健康资讯
肾结石多半是“吃”出来的?这2种不良饮食习惯,不少人都有
2023-07-14 23:22  浏览:9
 近几年,肾结石患者越来愈多,流行病学数据显示,我国人口肾结石患病率为 1.61%—20.45%,且数据还在攀升。

肾结石的可怕之处,就在于引发剧痛:“肚子像被挖掘机碾压”“有把刀在钻肠子”......同时尿频、尿急等各种排尿问题也会找上门,严重时还会引起肾衰竭。所以认识和预防肾结石很有必要。

肾结石的形成跟滚雪球差不多。在尿液形成过程中,部分晶体在肾小管中成核、生长和聚集,最后变成较大的颗粒物,随着聚集的晶体数量增多,颗粒物的体积也会变大。

当这些颗粒物体积大到无法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时,就易滞留在肾脏或者肾小管里面,进一步沉积阻塞集合管,从而形成栓塞。

发展到这一步时,肾小管的开口被堵住,尿液只能淤积在体内,进一步加剧结石的形成。

所以,结石的本体其实不是石头,而是晶体和各种有机基质(如血浆蛋白、脂质等)的结合体,根据成分可将分为草酸钙结石、磷酸钙结石、尿酸结石等。

其中,大约80%的肾结石都为草酸钙结石

由于肾结石的形成经历了尿液饱和,晶体聚集、沉淀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,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。而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则是加速肾结石形成的罪魁祸首。

如同湖泊缺水会导致地面干裂一样,体内含水量不足,也容易形成结石。

这类肾结石的患者往往因为工作性质(如长期在外旅行、出差),不方便随时喝水,即使渴了也只能忍着,或经常忘记喝水,渴了才喝等导致水分摄入不足。

此外,高温地区或高温下工作的人,也是肾结石高发的常见原因。

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可增加体内尿钙、草酸盐、尿酸盐的含量,从而增加钙结石或尿酸结石的风险。相比之下,摄入同样含量的植物蛋白,肾结石的患病风险会小很多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肾结石不仅是局部的病理变化,还与全身的基础疾病息息相关。

肥胖(尤其是中心性肥胖)、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、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,都会导致代谢紊乱,诱发肾结石甚至是慢性肾病,同时还可能提高复发率。

万一不幸确诊肾结石,也不用着急,可以根据结石的大小、位置、数量等因素,以及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,展开具体的治疗方案。

倘若遇到肾结石的急性发作,出现剧烈绞痛,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:

手术治疗肾结石最常见的方法有:体外冲击波碎石术、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

其中,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运用最广泛,它的原理是利用高能声波非侵入性传递,令体内的结石碎裂,该手术适用于尿路无梗阻的结石患者。

但具体采用哪种手术,需要医生根据结石情况才能做出判断。

由于肾结石与日常饮食息息相关,因此减少结石的发生还需从改变膳食结构上入手。

发表评论
0评